内蒙古农业大学杂粮产业协同创新中心

一、 依托平台

1、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栽培与土肥功能实验室(农业部、财政部,2015

2、教育部与农业部内蒙古农业大学乌兰察布燕麦荞麦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农业部,2012

3、内蒙古自治区燕麦工程实验室(内蒙古发改委,2015

   4、内蒙古自治区杂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内蒙古科技厅,2013

   5、内蒙古高等学校燕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内蒙古教育厅,2009

二、 科研项目

   2011-2015年,本中心负责共计获得省部级以上项目20项,到账总经费总计1982万元。中心团队成员执行或完成主要科研项目总经费经费1202万元,中心成员在2016年获批项目7项,总经费663万元。

三、 人才队伍

中心共有核心成员15,其中14人有博士学位、14人为高级职称,45岁以下博士和青年创新人才6人,占团队总人数的40%

四、 社会服务

在杂粮新品种选育与示范推广方面,中心年先后联合三主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塞宝燕麦食品有限公司、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赤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通辽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内蒙古民族大学等多家单位主持完成内蒙古科技计划等项目,开展了燕麦、荞麦、谷子品种筛选等方面研究。采用产、学、研相结合及科研—基地—企业联合的模式,在内蒙古杂粮主产区示范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590万亩,每亩增产30公斤,总增产1.77亿公斤,、价格按2.6/公斤计,总增纯收入4.6亿元。培训科技人员和农民7540余人次。并联合三主粮集团联合成立由内蒙古发改委认定的内蒙古自治区燕麦工程实验室。2011 年中心牵头区内5家企业联合申报获得国家星火重大专项“燕麦优质高效安全生产及加工关键技术开发与示范”,有力地推动了区内燕麦产业整体发展。同时,牵头组织区内12家燕麦科研教学单位和生产企业联合组建“内蒙古燕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被自治区科技厅批准。

在杂粮专用肥料和栽培技术研究方面,中心同内蒙古农业技术推广站、内蒙古永业研究院、三主粮集团公司建立联合实验室,开展燕麦专用肥料、杂粮农业重金属残留检测、杂粮加工等方面协同创新研究。此外,中心依托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同吉林省白城市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开展协作研究。

在燕麦加工技术研究方面,协同我校食品学院张美莉教授、生物工程学院段开红教授开展燕麦食品、饮品加工技术研究,并同三主粮、塞宝、清谷新禾、燕谷坊等企业进行产业化协作研究与示范。

在基地和人才培养方面,中心同乌兰察布市农科院联合建立了由教育部和农业部联合批准的“内蒙古农业大学乌兰察布燕麦荞麦农科教联合培养基地”。同内蒙古中加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民丰种业有限公司等建立研究生本科生实习实训基地,为杂粮产业培养大量优秀人才。

五、 合作交流

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77人次,共邀请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等国国际专家28人次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本团队5人次赴加拿大、美国、瑞典、摩洛哥等国进行为期半年到一年的学术访问与交流,10人次赴国外进行短期交流与学习。同加拿大农业部渥太华研发中心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每年派出1-2名博士研究生到该中心学习深造。